摘 要:視唱練耳長久以來被人們認為是一門單一、枯燥的課程,文章從音樂教育入手來說明視唱練耳的基礎性作用。并通過介紹童聲歌唱的特點及視唱練耳同合唱藝術各方面的聯(lián)系,來說明在童聲歌唱中視唱練耳能力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視唱練耳、童聲歌唱、合唱、聲樂
一、由音樂教育說起
音樂是人類文化絕不可少的部分,其本身又是直指人心的藝術。對于一個缺少音樂修養(yǎng)的人來講,他的文化是不完善的。因而,音樂教育是如此之重要,甚至超越了音樂本身。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通常是以包含多少文盲的數(shù)目來衡量的。當然,這不是唯一的尺度。但是,一個不具有教育基礎的人,一個根本不會讀寫的人,意味著難以走上通向高要求、高素質的道路。音樂也一樣,沒有音樂的讀寫能力是不可能獲得太多音樂知識的,也不可能成為音樂教育的傳道者、解惑者。由此看來,音樂的讀寫能力——視唱練耳技能的高低,是學習音樂的人運用音樂語言進行音樂思維、表達情感、傳遞音樂知識等一切音樂活動的基礎和保障;是獲得全面音樂感受和全面音樂素養(yǎng)的前提。
二、視唱練耳藝術與童聲歌唱的關系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過:“各種藝術之間,經(jīng)常相互影響,彼此交流。會由于自然的深化而超出自己的范疇,侵入相近的藝術領域。”視唱練耳和童聲歌唱雖共同開放在音樂藝術絢爛的百花園中,但它們一個屬于音樂基礎理論體系,一個屬于音樂表演藝術的范疇。說到兩者的結合,可以看到充滿了辯證的關系。在兩者區(qū)別的同時(分屬不同領域),又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主要表現(xiàn)在:“視唱”和“歌唱”兩者同樣要通過“唱”這樣的方式來體現(xiàn)。學生們往往會進入這樣的誤區(qū),認為視唱所演繹出來的只是程式化、呆板的音符和枯燥的音樂。事實上這種概念上的錯誤在音樂教育中也存在已久了。教師一讓視唱,學生就如同小和尚念經(jīng)一般。且不論音樂所表達的美妙情感了,單單是那旋律的線條、節(jié)奏的伸縮、呼吸的氣口,這些都容易被忽略。而當演唱或演奏一個音樂作品的時候,我們會花費很多的精力去“處理”作品。簡單說來,就是為了讓其更為動聽。我們在其中會孜孜不倦地并且相對自覺地去追求那悅耳動聽的聲音,起伏流動的曲調,濃淡相宜的和聲,重復變化的主題,以及隨之產(chǎn)生的感覺和意味、情感和想象、象征和思想……進而給聽眾以聽覺的快樂、悅情怡神的美感甚至精神的升華。在這個時候,會以如此高的目標來激發(fā)孩子們演唱或演奏的動,而當面對一首視唱曲時則完全是另一番情景了。殊不知,視唱練耳是表演的“前奏”。特別在聲樂表演當中,歌唱者必須通過最為基礎的視唱來接觸作品,熟悉作品。進入這道門檻后才能繼續(xù)深入,去感受作品、表達作品、處理作品……并且視唱練耳不應僅僅停留在對客觀存在著的音高與節(jié)奏的識記上面,F(xiàn)在出版的練聲曲集,如著名的約瑟•孔空寫作的給各聲部練習用的練聲曲,旋律優(yōu)美流暢,富有很強的歌唱性。某種程度上這些可以被看作是特別為聲樂而作的視唱曲。
三、視唱練耳在童聲獨唱中的重要作用
童聲聲樂表演的形式眾多,常見的有:獨唱、合唱、重唱、對唱、齊唱、輪唱、表演唱、聯(lián)唱等等。每種形式都需要相應的技能以適應該種演唱的特點與要求。其中,獨唱可算是最為常見也最吸引人們眼光的聲樂表演形式了。獨唱中所有的音樂靠一人去把握與表現(xiàn),因而它對于視唱練耳能力的要求毋須多言了。
視唱曲,很大程度上為的是提高演唱者的音高感、音長感、音色感、音強感、調性感等音樂感知能力。本著為演唱,特別是獨唱打下基礎的原則,我們看到視唱曲越來越明顯地呈現(xiàn)出一定的發(fā)展趨勢拍。它們的旋律性和歌唱性越來越受到強調。在現(xiàn)在的獨唱聲樂作品中,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仍以傳統(tǒng)的為主,以兒童聲樂作品為典型。它們的調性較單一,和聲進行較平穩(wěn)。這種情況下需要演唱的學生有良好的調性感,首調的聽覺感受習慣這時會起到較好的作用。在這一部分單一調性的視唱練耳作品中,歌唱性的旋律就能夠對學生的調性感及聽覺的培養(yǎng)、音樂的運動性——律動美感的培養(yǎng)等起到很好的練習作用。
四、視唱練耳在童聲合唱中的重要作用
合唱是聲樂表演藝術中又一重要而又深受歡迎的形式,尤其是童聲合唱,既有純凈的音色,又有和聲的藝術,還有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笑臉。童聲合唱與獨唱的曲目有一定的區(qū)別,在合唱曲中,不同和弦的變化、不協(xié)和和弦與協(xié)和和弦的轉換能產(chǎn)生千變萬化美妙的音響。因之在合唱中,要求每一個聲部,每一個參與演唱的孩子都要有較好的視唱基礎,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因為與獨唱音樂只有橫的旋律關系不同,合唱中各聲部間縱的關系界定了各個和弦的性質。假如有一個聲部音不準,這個和弦的性質也隨之起了變化。一個優(yōu)秀的合唱團,會唱準每一個和弦,使人們清晰聽到各聲部的進行、層次變化,同時聽到和弦在轉換前進中發(fā)出的千變萬化的音響,令人陶醉在渾厚、飽滿的合唱音樂中。
由此看來,我們平時的教學中始終不能放松對視唱練耳的滲透,尤其對于聲樂教育而言。其實長久以來我國專業(yè)音樂教育中,視唱練耳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這可以看作是沒有從小抓起的緣故。我們可以在教學中適當?shù)慕梃b匈牙利著名的音樂教學體系——柯達伊教學體系,將視唱練耳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使我們的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學習音樂的習慣。
小 結
聲樂表演最顯著的特點在與它賴以生存的是“人聲”這一樂器。它的音高在人腦中首先形成,而非依賴于其他客觀存在的任何媒介。這種依賴的缺少必將通過其他來彌補,從而使聲樂表演中少不了視唱練耳的幫助。
視唱練耳在音樂教育中普遍被認為是一門必不可少卻又不能獨立稱其為“藝術”的課程。然而這門被長久認之為單調枯燥的學科必將隨著社會人文化的延展而變得更為充沛,隨著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而變得愈發(fā)成熟。不僅僅在于它對于童聲聲樂藝術起到舉足輕重的基礎性作用,也對學習音樂的所有人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對學生一定要從小抓起,從基礎做好,使我們的孩子能夠擁有一副欣賞音樂的好耳朵和一把演唱音樂的好嗓子。(山東省肥城市龍山小學 孫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