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玉霞
情感是一種比較高級的、復雜的心理現(xiàn)象,是由一定事物引起的主觀體驗的心理過程。一般表現(xiàn)為喜、怒、哀、樂、愛、憎、愁等。音樂是抒發(fā)情感的藝術,表現(xiàn)一種心靈上的感悟,除了顯著地表現(xiàn)喜、怒、哀、樂、愛、憎、愁等情緒外,還表現(xiàn)一種微妙的如興奮、頹唐、憂郁、寧靜以及種種不可言表的飄來忽去的心境。如果音樂不能表現(xiàn)一種情致,那將成為枯燥的沒有生趣的日常應用文字。因此,音樂藝術的教學,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不能忽視對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在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對學生情感培養(yǎng)一般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感受能力
人的知覺以感覺為基礎,每個人都有自身的感受能力,但感受能力有敏銳與遲鈍的區(qū)別,敏銳的感受力,與人先天的秉賦有關,也與人后天的學習、鍛煉和培養(yǎng)有關。感受力明快的人,能透過細微的現(xiàn)象抓住事物的本質,相反,感知遲鈍的人,只看事物現(xiàn)象,看不到本質。例如當我們對學生進行音階、旋律訓練時,我們要求學生在對音符、音階、音高等基本要素的感知、認識和體會中,產生情緒上的反應和情感反應,有的學生能很快做出反應,而有的則不能。音階練習,需要認真地按照表情符號來練唱,例如:
這個看似簡單的練習,要想唱得恰到好處卻不那么容易,因為這需要學生要用心的練唱、用心的感受,只有這樣才能從平淡、簡單中洞察其深邃的涵義,才能從細小中感悟到深刻的道理。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天性敏感的學生能夠感受到這個練習里的深刻的涵義,而有些同學則沒有任何感受,并認為這是最簡單的練習,因此心不在焉,他們雖然也在唱,在看,在聽,但是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樣當然就沒有收獲。其實,音階練習看似簡單,但簡單的東西往往也是最難的,因為,要唱好音階,既要調動敏銳的聽覺來聽每一個音,又要對它抱著幾乎是虔誠的崇敬的態(tài)度進行長期練習,并富于情感地把每個音唱好,把每一個音和其他的音作比較。按教學要求,每一個音都要唱得甜美、純凈而清晰;每個音必須是最生動的,最富有感染力的。從而使每個音成為傳達人類情感的手段。而且,只有對上述練習已經精通了,才能轉到唱較復雜的旋律視唱練習上來,并且以同樣的方法來進行旋律練唱。
此外,教師在選擇教材、組織教材時,應注意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和對比性,以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并結合一些音樂形象鮮明生動的樂曲,如讓學生欣賞二拍子進行曲和三拍子的舞曲,從中感受樂曲旋律的變化和節(jié)奏的不同,并根據樂曲感情需要選擇適當的力度、速度演唱,從而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音樂藝術有它自己的情感特征,這種情感特征主要是通過內心的創(chuàng)造、心靈的感悟來表達。所以,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首先要從對學生敏銳的感受能力的培養(yǎng)入手。
二、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
隨著學生的感受能力的不斷豐富和深入,使學生的情感體驗開始豐富起來。豐富的情感體驗是音樂豐滿生動的土壤。感情體驗,對青年學生來講,他們經歷簡單,很少親身體驗悲、歡、離、合等各種復雜的情感,只能是間接體驗。因此,在平時訓練中,要有意識地積累音樂素材,廣泛地了解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作品,這樣,在感知音樂的過程中,那些表現(xiàn)歡樂、悲傷、莊嚴、歌頌等不同情緒特征的樂曲,便會在人的頭腦中留下特定的情緒,構成一定的音樂表象,而這種特定的情緒積累得越多、越豐富,便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就越深刻、越強烈,越充滿激情。從而為今后的音樂實踐活動奠定了基礎。于是,每當我們遇到與自己所積累的、有相似的情緒特征的樂曲時,內心就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就會再現(xiàn)樂曲所表達的內容。
人的內心世界是復雜而微妙的,人們常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受,指的就是內心世界那些復雜而微妙的情感,音樂則能表現(xiàn)出這種微妙而細膩的情感。所以,在教學中要強調學生運用樂句和旋律起伏、強弱的聲音把視唱練習曲中那細膩的情感有表情地唱出,將樂曲的情感特征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給人以美的感受,從而獲得“有人情味的”聲音,這也是視唱練耳教學中所追求的比較完美的教學結果。所以,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能力
上面我們談到,在視唱練耳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而情感的加深是在對音樂的形式和內容有所分析、理解的基礎上獲得的。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感覺到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因此,當我們進行視唱練耳教學時,首先要對樂譜、旋律加以分析,并對旋律的進行、節(jié)奏的運用以及和聲的特點等知識在概念上對學生予以指導,因為,在音樂知識的講授和技能的訓練時,最容易產生與音樂情感相悖的現(xiàn)象。例如:視唱、識譜練習、節(jié)奏練習、音程、和弦聽辨訓練等,這些都是一些理性的、枯燥的訓練,很難使學生得到情感體驗,這就要求教師要挖掘音樂教材中的內涵和情感因素,并將自己的情感體驗融入對音樂知識的教學中,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獲得對音樂的感受。并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使枯燥的音樂知識、技能訓練變得形象、生動、有趣。以音階教學為例,在做視唱練習時,要求音階要唱得連慣(Legato),從一個音到另一個音之間的連接要唱得干凈,沒有任何模糊的地方,使一個音接著另一個音的銜接不留任何痕跡,并且每一個音都要有準備地唱出。因此,像這樣的練習,不能漫不經心,要養(yǎng)成細心練習的良好習慣。因此,對視唱練耳教學中的理性知識的認識,不能像掌握理性思維知識時對抽象理論和簡單公式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而應該將對視唱練耳中理性知識的認識融于充滿情感的音樂旋律之中,使情感在理性認識的引導下,達到更高級階段。這正如俄羅斯文藝批評家柏林斯基所說: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只有這樣,才能將視唱練耳課上好,實現(xiàn)視唱練耳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王雙有著《我的音樂生活》,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
[2]朱光潛著《談笑談文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版。
[3]曹理主編《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上海教育出版社。
· 高師視唱練耳教學唱名法初探
· 論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模仿記憶法”
· 談視唱練耳教學與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 談視唱練耳教學中的聽覺訓練
· 數字化環(huán)境下的視唱練耳教學
· 高中音樂課視唱練耳教學探究
·【音樂暢談】淺談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幾個問題
· 視唱練耳分級教程精講視頻
· 和聲學教程精講視頻
· 音樂理論基礎精講視頻
· 淺談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幾個問題